三峡集团:企地合作的创新典范

文章上传:骉控自动化 浏览量:154 发布时间:2024-05-01

  作为中国特大型国有企业,三峡集团积极落实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通过搭建“企地共建”新渠道,健全“企地合作”新联系,不仅帮助定点扶贫地区实现顺利脱贫、高质量脱贫,也在制度层面上为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了积极探索。

  企地合作是指公司集团与地方政府的协同合作,在本文则更多讨论的是公司集团与地方政府在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工作中坚持共建共治,全方面推进地方和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治理实践。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选择,与我国的制度优势和组织优势紧密相关。作为中国特大型国有企业,三峡集团在长期的企地合作中,探索创新出一整套与地方政府共建共治、合作共赢的制度之路,值得加以系统总结和提升,以期在未来的地方治理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功能和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领导,这是中国现代化在各个发展阶段中,制定和执行长期一贯的发展的策略的根本保证。在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在重大工程和战略性发展目标的推进实施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如在精准扶贫的实施推进中,党中央和国务院统一决策、统一部署,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则负有具体政策执行和工程落实的第一责任。同时,作为中央管理企业,三峡集团具有庞大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在创造高额的企业利润的同时,还肩负着巨大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三峡集团与地方政府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制度性通道,集中力量办大事,从而充分的发挥了国企在地方现代化发展中的巨大支持作用。

  在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中,如何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地方发展的治理效能,其中关键的落实机制是企地合作的组织优势。这体现为地方政府和中央企业各自组织体系和组织功能的联通和整合:地方政府负有具体领导、指挥和协调各方力量,整体推进地方发展的主体责任;三峡集团作为中央企业,在创造巨大的企业利润的同时,负有执行中央战略的政治责任和回馈社会的社会责任。地方政府和三峡集团(企业集团)之间有着能够贯通的组织通道和组织联系,即党的组织系统。通过各级党组织的横向联系,企地合作中的组织优势得以制度化保持和发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三峡集团与省级党政系统的组织联通,如三峡集团与云南省、四川省的组织对接和合作。第二,三峡集团与地市级党政系统的组织联通。如三峡集团与云南怒江、四川凉山等地市州的组织合作。第三,三峡集团与县级党政系统的组织联通,如三峡集团连续多年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在定点帮扶的贫困县挂职副县长。只有通过制度化的组织化联系和组织化渠道,才能更好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同时,三峡集团领导班子定期赴帮扶地方考察和协商,三峡集团帮扶工作队的制度化组织联系,贫穷的地方干部到三峡集团党校学习和考察,三峡集团派驻党员干部下到乡镇和村庄一线驻村帮扶等等,都是建立稳定的组织联系和组织渠道的有效举措,保证了企地双方资源和资金的畅通交流和共享。

  三峡集团在定点扶贫、援疆援青、助力脱贫攻坚和长江大保护等重大行动中,之所以能够发挥巨大的治理潜能,并能探索出一套企地合作的制度化体系,是因为其从始至终坚持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现代化实践中的治理优势。

  第一,中央企业与地方政府的战略对接。三峡集团把企业自身的发展的策略融入和对接到地方发展规划之中,如三峡集团开发金沙江流域的水电资源,与云南省、四川省的地区发展规划实现有机衔接和合作共赢。第二,中央企业与地方政府的优势互补。三峡集团有其庞大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地方政府有其庞大的资源、土地和劳动力优势,双方通过组织联通和协同,实现双方资源、技术和人才的互通和共享,如在四川凉山州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纵向一体化方面的全面合作,是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和共赢发展的典型案例。

  与此同时,随着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有机对接,未来三峡集团在这些地区的产业振兴中,将进一步发挥自身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在壮大这些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会赢得长期的自身发展优势和盈利空间。

  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而乡村振兴是关系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的国家总布局,是国家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三峡集团与地方政府的协同合作中,贫穷的地方交通设施的完善、贫困人口的集中搬迁、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的推进、产业扶贫项目的落实,贫穷的地方人才队伍的培养等等,都为贫穷的地方的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脱贫攻坚中,三峡集团逐步探索企地合作的乡村振兴模式。如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振兴,这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三峡集团发挥其资金和技术优势,在贫穷的地方的水电资源开发、特色农产品深度加工、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探索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实施机制;又如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振兴,三峡集团在派驻优秀干部深入贫穷的地方帮扶的同时,也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加强对贫穷的地方干部队伍的培训,其中三峡集团党校和三峡集团大学成为培养贫穷的地方干部的人才基地。同时,在旅游资源整合和一体化管理方面,三峡集团也发挥了核心和中枢纽带作用,如将三峡库区旅游景点和巫山县旅游景点,实行一体化推介和贯通,实现旅游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央企与地方振兴的合作共赢。三峡集团在精准扶贫中探索出的制度机制,在乡村振兴中得到了加强完善和巩固,再创企地合作的制度样板。

  在20多年来的企地合作中,特别是在长江大保护的企地合作中,三峡集团不但在资金、技术和人才方面,给予政府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也推动着地方治理和基层治理的现代化制度建设。

  三峡集团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在治理现代化的制度机制方面,也做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探索和创新:

  其一,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探索中央企业与地方政府通力合作的组织体系和体制机制。在三峡集团与省级政府,三峡集团与地市级政府,三峡集团与县级、乡镇级政府的合作中,都形成了一系列长期合作的组织体系和制度方式。而这些组织体系和制度方式,将逐步推动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其二,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和公民参与的治理实践中,作为央企的三峡集团,不但发挥了一个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在不断探索如何与地方政府、地方社会组织、地方基层民众建立有效的制度化合作机制,进而在地方治理中发挥各自的制度优势,实现多元参与、协同治理。在地方党委、地方政府、企业组织、社会组织、基层群众的互动关系中,三峡集团如何建立协同性、互补性的制度化机制,未来还需要在乡村振兴的合作推进中,进一步开拓制度化探索和完善。

  总之,三峡集团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在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积极搭建“企地合作”渠道,健全“企地组织”联系,助推地方和基层治理现代化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在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做出了具有一定启示意义的创新探索。

相关视频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