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征稿|城市交通系统中的智能感知、运营和控制

文章上传:骉控自动化 浏览量:154 发布时间:2024-02-05

  当前,城市交通系统正面临交通拥堵、尾气排放和交通安全等系列问题的严峻挑战。未解决这样一些问题,人们提出了许多新的方法和技术,以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可持续性。这一些方法包括先进的交通感知技术、车辆导航技术,以及面向MV(人工驾驶车辆)流和CAV(智能网联车辆)流的智能运营与控制。

  本期特刊突出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即将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着重关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我们欢迎但不限于以下主题的文章:

  城市交通系统中的智能交通感知和导航技术,包括多目标检测与预测、交通状态与风险识别、V2X协同感知、传感器与数据融合技术、集成导航、低成本接收器的定位精度提升以及掩蔽空间导航。

  城市交通场景中MV流、CAV流或CAV-MV混合流的智能控制,包括CAV队列控制、交叉通控制、道路网络交通控制以及其他V2X应用。

  利用先进的智能技术带来的城市交通系统运营改善,包括常规公共交通、需求响应式公交和网约车的路线和调度优化,以及能源供应点的布局优化。

  为提高交通系统机动性和安全性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其他应用。

  特刊由东南大学王昊主持,由英国拉夫堡大学Craig Hancock、东南大学张健和同济大学傅挺担任客座编辑。

  东南大学教授,现任交通学院智慧交通与空间信息系系主任,中国交通建模与仿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公路学会自动驾驶工作委员会委员,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0项,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相关领域学术论文100余篇,2012年和2018年两次荣获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技奖一等奖,2016年和2017年两次荣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8年荣获中国科技奖二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流理论及应用、交通仿真与控制、管智能交通技术等。

  英国拉夫堡大学教授,在核心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相关领域学术论文80多篇,担任《Survey Review》的编委。主要研究兴趣包括GNSS误差的表征和缓解、结构和自然变化监测以及BIM和数字化建筑的空间数据采集。

  东南大学教授,现任东南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担任多个国内外学术期刊客座主编、编委、青年编委等,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多项和10多项行业工程技术应用与咨询服务项目,被SCI/SSCI收录50余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多项,牵头参编行业团体标准9项,出版教材编著10部。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城市公交调度、高速智能运营、机场场面协同管控、交通大数据分析、生态智能驾驶、网联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车联网与车路协同等。

  同济大学副教授,担任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SAE)交通安全替代算法委员会的决策委员、秘书,以及世界交通运输大会(WTC)运输规划学部交通与空间优化委员会技术委员,在道路交互与通行安全领域的国际会议及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科研、客户服务类项目13项,参与编写国际标准(SAE标准)1项,目前参与编写交通部及公安部行业标准、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等共6项,现任期刊《Digital Transportation and Safety》的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主动交通安全、道路使用者轨迹挖掘、交通安全替代算法以及人因分析。

  Urban Lifeline是由东南大学主办,中兴通讯移动网络和移动多媒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办,东南大学吴刚教授和Chee-Kiong Soh教授(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担任主编的开放获取国际学术期刊。本刊拥有一支高水平、国际化的编委团队,包括土木、交通、水利、计算机、通信、测量6个学科的国际顶尖学者。

  本刊是全球第一本专门聚焦城市生命线、全方面覆盖城市生命线诸多场景、并融合智慧信息技术的学术期刊。本刊致力于建立跨学科的前沿学术交流平台,主要刊发与传播城市生命线安全韧性、健康智慧、低碳耐久等方向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发明的高质量研究论文、综述论文和案例研究。

  本刊现设有九个专题方向,分别为声光电磁感知技术与传感器研究、AI应用、桥梁与隧道、智能建造与绿色材料、物联网数据传输与通信技术、以社会和人为中心的工程解决方案、交通工程与智能交通、地下空间和地下基础设施和城市社会技术系统。

相关视频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