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视频中心 > 日化行业

医院门诊智能采血系统都有什么牌子?哪个好?

时间: 2024-02-07 03:42:03 |   作者: 日化行业

  2017及2018年前,国内的智能采血管理系统主要是日韩进口品牌,或者国内贴他们品牌的厂家。因为这个时间段,国内主要是大三甲医院有这个资金及业务需求,不管是几个窗口,动辄几百万甚至是上千万的采购标的。国外的医疗水平发展早于我们,所以国外尤其是日韩品牌捷足先登这个版块,他们的服务成本也很高,一个几百的配件能卖到几万。2018年后,随着国内医院考核的智能化信息化加分项后,检验科室样本分析前采血管理系统方面在二三级医院火热起来,国内的厂商进入后,在性价比、服务响应速度方面远高于所谓进口品牌,国外品牌现在基本退出了。因没有高额利润加持,他们连基础的服务都做不了,国内的代理商基本都是一些所谓商贸公司。

  目前在这个服务版块主要核心在于技术稳定性包括卡管率、条形码贴标是否正几个方面,别的方面就在于性价比。国内的这方面厂家原厂的有近六七家,其中南北方各有三四家,像山东的华诺原厂(这几年新品牌博乐),乐益迪等。南方的微标、科联科,中东部的金禹罗博等。其中华诺、博乐的产品稳定性较高,这几年在普通三级、二级医院方面做的项目较多。以上仅供参考

  之所以叫智能采血管理系统,是因为不单单是一台或几台设备,而是包括了软硬件在内的一个整体,所以选智能采血系统看的是研发和整合能力,就好比生化免疫流水线,没有哪家的软硬件全部都是自产的,一种原因是无论哪家公司都不可能从一开始就做的是整套系统,这对研发投入过于巨大,不现实,另一方面是公司想扩展产品线时要面临原有厂商在这类产品线上的专利保护,要花费更多的代价绕过这些专利,与其费时费力费金钱,不如整合更划算。

  言归正传,说到采血系统,先说系统组成,软件系统包括前端叫号系统和控制设备的中间件,硬件包括服务器、签到机、显示屏、叫号机、贴标机、收集轨道(一般集成在采血桌内)、跨区域传输(轨道或气动可选)、分拣机(根据检验测试项目分类、签收)、还有用于病房的小型备管机和移动备管机;这些模块不是必须全选,能够准确的通过自己科室的预算及对各部分的需求紧急程度分阶段来配置,当然一次到位是最好的,等于把全流程解决了。

  再来看看主流的品牌,首先要说的一定是日本,为什么不是欧美呢?因为日本地少人密(日本是岛国,中部是山脉,人口大多分布在在关东、关西两个地区)带来的病患集中,加上医护紧缺,导致采血窗口排队过多、护士出错率高,这在注重细节和服务的日本,那是一定要想办法解决的,而欧美不存在患者过度集中这样的一个问题,并且每张病床的医护是日本的数倍,自然而然,在采血方面遇到的问题就相对少的多;

  有问题就要解决,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流程标准化,尽可能地减少人工参与,大约在80年代前后日本的小林公司和TMC公司先后推出了贴标机,接下来的30多年基本上就是这两个品牌在日本销售,这两家占了日本市场几乎百分百的份额,在日本是200张病床以上的医院基本全部配置了贴标机,但毕竟日本大一点的医院也就1500-2000家,市场体量本身不大,而采血系统这类设备又不容易坏,用个十来年是妥妥的,甚至维护的好能用十几二十年,指望日本国内市场的设备更新来养活这一些企业(有的是部门)就有些勉强了,于是就开始向外发展,首选肯定是中国,因为中国和日本相似,甚至病患集中度更高,对于快速地发展的中国医疗行业,这市场比日本要大得多。

  而相较于技术型的小林,TMC的营销做的明显要好一些,2010年率先进入中国,开始在各大医院宣传,在众多大型医院追求精益管理和更优质服务的过程中,逐步打开了市场,北京中日友好、北大国际等都是他们的用户,在众多品牌中占据第一的位置,小林虽然技术很牛,但终归进入中国市场比TMC晚了6年,所以用户不多,但在南方一部分地区也有了一些代表性的用户,广东中山肿瘤医院、浙江宁波李惠利、贵州省人民等医院,从使用体验上来看,大家对日系产品硬件评价较高,软件的适用性因为中日习惯差异,还要提升,据说小林的中国代理阿美龙公司已经实现了对小林设备配套软件的替代,从海南省肿瘤和福建省妇产的使用情况去看,还是相当的好的。

  再来说中国,受到TMC进入中国的影响,有些敏锐的IVD企业率先看到了国产低成本竞争的机会,但国内的企业从技术上还是和日本差异很大,显从最直观的装管子的管仓来说吧,国外早都已发展到整把装管的技术了,国内还都是倾斜滑轨技术,分两类,第一类是外滑轨,第二类是内滑轨,在参数上有个共性,就是只支持12mm/13mm的采血管,因为这类机器因为要靠管帽挂在滑轨上,所以在用其它规格的试管就不能靠这类设备,只能手工来贴了;

  从采血位后方斜向下至采血桌方向,就是以上这种,完全靠管子本身自由落体重力下滑到贴标主机模块,然后竖着贴标后掉出到取管仓,好处有以下几点:

  3、放什么管子很直观,即使不小心放错了,直接挑出来换个轨道就行(小机器可以,大机器太长了,拿起来也麻烦);

  1、管体和结构,不美观,当然也有做了个外壳盖起来的(如下图,箭头为滑轨示意),确实会好看一些,但放管子就没那么随意了;

  2、管子容量不能太大,因为能放的采血管越多,滑轨就越长,但长滑轨带来两个问题,一是机器更长更高(可以脑补沿45°对角线向上无线延伸的样子),这对于很多进深2米多的采血室来讲,是没有办法接受太长的机器的,所以很多厂家把机器长度控制在了1.2米以内,高度控制在1.1米以内,但是这么庞大的设备,管子的容量大多都在400-600支,平均每支管子的占地面积控制不下来,尤其对于南方人多地少的城市是个挑战;人坐下来在边上还是有些压抑的;二是这类机器都靠的是重力推动采血管下滑至轨道出口限动机构处,然后限动机构开闸放行单根管经过漏洞进入直立贴标模块完成贴标,这套动作过程存在一个不稳定缺陷,就是每根将被放行的管由于它斜后方跟随的管子数量是不同的、因此它的承压不同造成放行后的下落速度不一致,这样就会影响落点,超出设备预设计落点范围的管子就造成了卡管现象。

  和外滑轨不同的是滑轨在仪器内部,且滑轨朝向为左右朝向,在上方有个装置能确保管体滑到挡板位置,然后有装置将管子顶出,贴标后掉落到管体输送装置送至取管口,这类机器特点也很明显,好处有以下几点:

  1、外观很漂亮,不用像外滑轨那样做那么高了,还可以做到和常规采血桌持平;

  2、因为是沿仪器长度来布局滑轨,理论上可以无限拓展管种,当然一般也就拓展到20多种就可以了,不然机器长度也不行;

  1、首先第一点就是:仪器的长度在设计上给了更多的试管种类(更多的滑轨),那么每种管的管仓容量(滑轨长度)就只能根据仪器的宽度来设计了,太宽了采血位就坐不下人了,所以每个管仓只能装二十多支管,这就奇葩了,看似图了个管种多,实际上每种只有二十几支,如果是一拖二,那每个窗口就只有十几支了,别说大医院了,就是每天采血200人的二级医院,你这怎么也不够啊,一上午得加多少次管啊,这是嫌护士的工作不够忙吗?这时有杠精该说那可以合并管仓啊,20多个轨道,每3个轨道合并为1种管总可以吧,当然可以,既然都要并轨了,那你还不如选择长的外滑轨呢;

  2、从装管来看,由于管仓门在护士采血侧,所以装管时护士必须要停下工作、起身等待,那么技术上的不停机加管,其实就是不具备实现条件的;

  3、如果是一机两位机型,装管还是在同一侧,问题就是非管仓门侧采血位需要加管,那么管仓门侧采血护士也必须要起身等待加管;

  4、你看看上图这内滑轨的轨道密度,你能说没试管时不会加错轨道?一不小心加错1支,就得耽误半小时,还是2个位置,因为只能去另外一侧打开机器侧板,把管取出来,比起外滑轨加错后轻松一拿,这简直对采血护士来讲就是折磨;

  5、取管装置要在20多种滑轨之间运动取管,运动距离太长,幅度过大,部件损耗导致卡管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离出管口最远的那个管种取管时间是近端的几倍,所以做不到国外的那种整盘出管的设计,因为第一支要等最后一支太长时间了;

  日本TMC、日本小林、韩国ENERGIUM全部都是整把装管,绝大多数都是整盘出管,并且支持的试管规格是12-18mm,有些甚至更多,这说明国外发展几十年,认为这些设计是最科学的,也是最适合采血的需要和未来发展的,这都是现阶段大部分国产机器不具备的。

  上边说了相同的,再来说点儿不一样的,先从添加试管说起,那就说说管仓及试管发射模块的设计,要实现上边说的这几点,对系统要求就比较高了,因为不能靠试管自身重力滑落了,从设计上必须要有装置把管子从管仓发射到贴标主机模块,经过贴标后再到出管口。

  先说TMC的,设计师很聪明,把试管仓放在了机器上方(譬如ROBO7),如下图:

  2、因为离出管口很近,且自上而下的设计本身有利于出管速度,所以贴标速度还是不错的;

  1、管仓门和换纸门都设计在采血位侧面,加管时护士是不能工作的,要不然一不小心碰到采血护士导致针扎偏了,往大里说就变成了医疗事故,会影响医患关系的;

  2、1、 这种设计方式适合桌面机,管种或管量会受到限制,比如ROBO7只能装190支管,只适合采血量少的小型医院。这就是ROBO6、ROBO7在日本都是非常小的医院在使用的原因。但是不得不承认日本制造水平的精致,ROBO6和ROBO7的外观都是很漂亮的。

  必须佩服ROBO6这个魔改底座的降成本思路。原装进口的单机版经过国产加工的一个底座直接摇身一变成了一机双位的机器。不过这个脑洞大开的改变,同时带来了ROBO6的故障率大增。原本ROBO6出管口水平落管的高度设计得妥妥的,魔改底座大大延长了出管口的落管高度,把原来的水平落管硬生生变成了垂直落管,ROBO6居然会卡管了……日本原设计人员不知道会不会哭晕在厕所。更离谱的是,辅助打印机打印的标签纸飘飘荡荡地经过延长段飘落下来的时候有时会卡在皮带边沿,没有很好的方法传送到护士身边的承接盒,繁忙的时候急坏采血护士了。

  ROBO7的魔性底座一定是在ROBO6的底座魔改上升华的,但是这次的魔改吸取了ROBO6的失败经验,当然也得益于ROBO7更加小巧的机型,ROBO7的中国底座这次更浅更短、也没有采取落地底座,还保持了日本原设计的桌面机特点。这次的改动终于没有以牺牲设备的稳定性为代价。但是,一个只能装190支管子的MINI型小机器改成双位使用,这真的妥当吗?那些正在使用的采血护士都无力吐槽了。

  但是不要着急,TMC中国的魔改工程师也开始重视用户的抱怨,接着玩起了帽子戏法。用户不是嫌管量不够吗?那就在ROBO7的顶上直接拔高,加个帽子,把190支管直接扩展到700支。于是瘦高戴帽版的ROBO7在中国诞生了,看看下图:

  先不要说这个瘦高的帽子是不是太难看了的外貌问题,我们想知道一下那些不用加管的魔改工程师不给采血护士赠送一个加管护工合适吗?ROBO7魔改后增高到70多厘米,加上采血桌、柜高度,这1.4米以上的加管高度,是想让护士们每天健身吗?再说,21厘米宽度的机身魔改到70多厘米的高度,这重心在哪里没有计算过吗?好吧,毕竟是不忠于原版的改款,TMC日本的原设计师能忍,我们也不好多说什么。

  再来看小林,我真是很想了解这一个名字是谁取的,小林可利爱特,一般人都记不全,所以我就不管他愿意不愿意,直接简称“小林”了。这个品牌对设计和质量的追求明显和他们对名字的追求一样,有典型的偏执倾向,但是必须说,With C一机二位的设计和质量都是经典的。做出来的With C硬是非要把管仓放在仪器前方(采血位后方),并且一定要放在最下边,说的是这样设计可以既方便护士装管(因为不需要把管往高处拿了)又不影响采血护士,可是从接近地面到桌面高度附近的出管口这么长的距离,你怎么快速把管子发出去呢,这厂家的工程师硬是研发了一套高速弹射系统,把每支试管的贴标时间控制在了3.5秒左右,那是真牛,有幸在广州中山肿瘤看到过,人家半天2000多人采血,6台小林的一拖二就轻松搞定了,听她们说,装机一年多了没出过一次故障,我估计这应该是贴标机技术的天花板了,不过成本是真的高,医院买回来一台要一百多W,这一台能买国产好几台,正所谓一分价钱一分货,用赵老师那句话来说:谁用谁知道。去中山肿瘤的照片找不到了,网上找了这个图凑合着看吧。

  这段时间因为疫情,比较忙暂时更到这里,后边有机会再讲其它模块和技术流派;

  智能采血系统市面上很多品牌,相比较后还是得选厚实这个国产品牌,用两年多就没有出现过故障,放采血管用的是整版的方式,拆包就能放进去,好节约时间啊,打印标签的时候就能给患者宣教、扎止血带、消毒了,采血管一出来直接抽血就行,抽完放在轨道上自动运走,分拣也很准确,以前那些排队拥堵的情况都解决了,采血桌也干净整洁了,再也用不着担心因为贴不好标签,或者分拣错误、甚至耽误标本送检时间而被骂了。患者对我们也慢慢变得满意啦

  不知道你该不会是业内人士,你应该在下期说说贴牌机。看似挺专业的,其实不然。

  比起传统人工采血作业耗时费力易出错,智能采血系统优化了采血全流程、简化了医护人操作程序、降低了出错率风险率、缩短了标本流转周期、患者也获得更舒适的就医体验,可以说智能采血系统让近些年院内检验前管理环节有了重大进步。

  从排队叫号开始,直至患者拿取血检报告,智能采血系统中间要经过 排队叫号——贴标——采血——输送——分拣——实验室检验——报告 全部流程。由于智能采血系统全程对接医院信息系统HIS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无线物联技术在其中起着重要的数据传输整合作用,支撑智能采血系统不同环节中的器械设备协同运作。

  智能采血系统全线设备包括智能叫号机、血管贴标机、发管机、智能采血台、分拣机、报告机等。设备种类多样,连接接口不统一,传输方式不一致,在部署无线物联解决方案时,若要兼容适配各类设备,更应选择软硬件产品体系齐全的物联网服务提供商。

  自连科技拥有包括各类物联网芯片模组、无线终端设备、智能网关、物联网开发平台、云平台一体化的产品体系;同时,作为医疗器械领域物联服务领导者,自连在实验室检验仪器细致划分领域已推出数个成功方案,是与智能采血系统智能无线化方案天然适配的选择。

  自连目前拥有自主研发的产品50多类,依据采血系统运行环节中的不同设备可配置不同的产品,制定嵌入式、即插即用式、成品终端式解决方案。

  1、自连ALXB10、ALXB15网络桥接器是基于WiFi 5的经典智能终端产品,适用于原本具有有线接口的设备,是无需内部改造的快捷无线化升级方案。

  自连ALX8系列Wi-Fi控制器具有尺寸小,低功耗、高性能的特点,双天线MIMO设计、射频稳定性强、带宽高,非常适合于中等数据流量、稳定性要求高的设备。

  自连ALXC2A Combo 模组,集成 Wi-Fi 6 和 BT+BLE 5.0 功能于一体,具有无缝漫游功能和先进安全性,数据传输速率可达 1200 Mbps,适用于有高通讯速率需求的可设备。

  智能采血系统借助无线技术的赋能,让各方都发挥出更大效益,也极大促进了医院的信息化管理上的水准。

相关视频MORE +